1. 茶葉加工中揉制的作用
對于某些茶葉來說,是越陳越香,所以后期存放和陳化是呈現(xiàn)茶葉風采的必要途徑。將茶壓制成顆粒狀(磚或沱),不僅是為了讓茶完好地送到消費者手中,更是為了完全釋放出真正的茶味道。
鐵觀音的“鐵”主要是來自茶粒入蓋杯發(fā)出的聲音,厚重如鐵。這是根據(jù)茶的特點揉制的結果。團實成粒的鐵觀音能最大限度地發(fā)揮茶品的特點。
2. 茶葉加工中揉制的作用是什么
炒制工藝主要有鮮葉攤放、殺青、清風、揉捻、理條、烘干、篩選、復香等八道工序。其中高溫殺青是保證毛尖茶色澤翠綠的技術關鍵。理條、復香是毛尖茶成形和增香的重要工序。
所以毛尖加工是需要揉制的
3. 茶葉加工中揉制的作用有哪些
需要加工的,新鮮的茶葉是水嫩嫩的,水分非常多,不能直接泡水喝,需要進一步加工,加工成干扁的狀態(tài)。我知道新鮮的茶葉怎么加工,首先我們要把茶葉中不太好的剔除出去,然后把茶葉放進烘干機里,也就是所謂的炒茶葉。這樣子,茶葉就能炒的干干的,可以泡水喝。
4. 制作茶葉為什么一定要揉
炒茶葉要揉好一些,將茶葉里的鞣酸降低一點,做出來的茶葉味道就不會太苦澀。
5. 茶葉加工中揉制的作用是
揉茶肯定是趁熱的,熱的時候比較軟,揉制茶葉時候不容易碎
6. 茶葉如何捻揉
揉捻,制茶工序中的一種,大部分茶葉制作過程都有這個工序,傳統(tǒng)的白茶沒有揉捻工序,但現(xiàn)在的新工藝白茶也加了輕柔這一工序。所謂的揉捻可以理解為兩個動作,一個揉,揉即使茶葉成條,一個捻,捻可使茶葉細胞破碎,擠出茶汁,使茶汁附在茶條表面,增加粘性,有利于茶葉外形形成,既用這樣的方法使茶葉面積縮小卷成條形。揉捻的要求,先輕后重,逐步加壓,輕重交替,最后不加壓。最開始的時候不加壓,使茶葉沿著它的葉脈卷成條,后加壓使細胞破碎。揉捻的作用,一是使茶葉成條形,二是使茶葉中的細胞破碎,茶汁溢出附在茶葉表面,有利于增加茶湯濃度,這也是洗茶快速出湯的原因。茶葉揉捻的越重,茶葉越不耐泡。揉捻的程度要求,三級以上的葉子成條率要達到80%,三級一下的晚達到60%,揉捻葉細胞破壞率要達到45%-55%,茶汁附在茶葉表面,手摸有濕潤感。
7. 茶葉揉捻加壓的原則
采茶一心二葉的茶,必須采用成本較高的人工采摘方式,如此才能做好茶葉成熟度及質量的控管,也是對消費者的第一層保障。
02
日光萎凋 (晾菁)利用日光的熱能加速茶菁水份的蒸發(fā),減少細胞水份的含量,以利爾后的室內萎凋、炒菁……等步驟。
03
室內萎凋 (走水)繼日光萎凋后經由室內萎凋,讓葉片水份繼續(xù)蒸發(fā),引起茶緣細胞破損,有助于空氣進入葉肉細胞內,除去茶中的苦澀及草菁味,而茶葉水份也能走水平均。
04
攪拌茶菁 (浪茶)翻動茶菁,同時微力抖動,其目的是進行部份發(fā)酵,此階段是茶葉香醇度的關鍵所在。
05
炒菁(殺菁)利用高熱急速破壞茶葉中氧化酵素的活性,以保持茶葉在發(fā)酵過程中,產生的香味及新鮮度,并抑制茶葉繼續(xù)發(fā)酵。茶菁要炒透,才可使香氣揚、茶水清;如茶菁未熟透,則茶葉成品將帶有草菁味,不慎炒焦了,茶湯會帶有焦味。
06
揉捻殺菁后的茶葉,變得柔軟,但仍是片狀,必須藉外力揉捻成完美球狀,附合外形美觀,減少茶葉成品體積。在揉捻過程中,部份汁液流出黏附于茶葉表面,這樣沖泡時,便可很容易溶解于茶湯中,加強茶湯滋味。
07
檢枝去蕪存菁,提高茶葉質量。
08
烘干茶菁揉捻后烘干,需來回往覆數(shù)次之多。藉由烘干過程,使茶葉水份減少,需控制在3%~4%易于茶葉保存。經由高溫烘干,停止其酵素活性,穩(wěn)定茶葉質量,并將香、甜、甘、韻、美五大特色展現(xiàn)出來。
8. 在茶葉初制的揉捻工藝中,揉捻效果與什么有關
糖可以增加黏度,紅茶有個工序叫揉捻,揉捻完的茶都是細細的很好看,如果本身這個茶的底子很一般,那揉出來就不會細,但是加了糖之后就變了,因為有黏度了,所以揉出來就會出現(xiàn)高端茶的樣子,細細的,而且呢,加了糖的茶很壓手,可以上稱,賣點好價錢回來。
糖是怎么加進去的呢?
這還得從紅茶的工藝加工工序說起,一般初制是鮮葉經過萎凋、揉捻、發(fā)酵和干燥工序,完備工序還差一個最后環(huán)節(jié)是干燥環(huán)節(jié),干燥就是應用傳熱介質將濕坯加熱,使水分汽化并為熱氣流帶走,達到保質干度的過程。
干燥的目的是鈍化酶的活性,使發(fā)酵形成的品質固定下來,去除水分,緊縮條索,縮小體積,固定外形,利于成茶貯藏,散發(fā)青草氣味,發(fā)展香氣。
這里主要是說小種紅茶,特征是外形條索肥實,色澤烏潤,沖泡后湯色紅濃,香氣高長帶松煙香,滋味醇厚,帶有桂圓湯味,比如有正山小種,金駿眉,松煙小種等等閩紅。
所以,紅糖或者白糖就是在紅茶加工工藝的揉捻這一道工序上加進去的,因為鮮葉萎凋后要揉捻,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把白糖紅糖加在萎調過的鮮葉一起揉捻,把它揉捻到融合一起,其他工藝都正常進行。
9. 茶葉加工揉捻
信陽毛尖綿延千年,制茶的工藝一脈相承。“就算現(xiàn)在有了制茶機器,最核心的還得是茶農對火候的把控。輕或重了、燙或涼了,都會影響茶的品相和口感”。
1、采摘出來的新鮮茶葉
2、過篩,采摘的鮮葉用過篩機按不同的品種、等級、采摘時間進行分類,剔除雜物,以便分別攤放。
3、攤放,將篩選后的鮮葉,每隔一小時左右輕翻一次,攤放至青氣散失、葉質變軟。
4、殺青,滾筒殺青機,溫度在120℃左右,時間約為2分鐘。殺青適度的標志是茶葉顏色暗綠,葉質柔軟,略有粘性,緊握成團,略有彈性,青氣消失,略帶茶香。
5、揉捻,待殺青葉冷卻后,冷揉。揉捻時間高檔茶控制在10~15分鐘,中低檔茶控制在20~25分鐘。揉捻后的毛尖表面粘有茶汁,用手握后有粘濕的感覺。
6、理條,把揉捻后的茶青打散搓成條狀,溫度在100℃左右。
7、熟鍋,鍋呈40°傾斜,溫度在80~100℃之間。熟鍋即人工“理條”,7~10分鐘后,逐漸形成毛尖緊細、圓直、光潤的外形。
8、烘焙、提香,最后一個步驟,將茶葉進一步干燥,達到含水量 6% 以下,提升毛尖香氣。分類、包裝、封箱之后,就可以發(fā)往各地啦!
10. 茶葉制作過程中揉捻的目的是什么
老茶葉制作如下
采茶
茶樹長成后,采茶人多在朝露未晞時采茶,按照不同的等級,按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至五葉不等。
曬茶
將茶鮮葉采下后,需要攤晾堆放,以便于散熱、失水、揮發(fā)青草氣,并促進鮮葉內含成分的轉化,使葉片變軟,便于下一步的殺青。
炒茶
攤晾之后,炒茶師傅開始在鍋內進行手工翻炒。
揉茶和篩茶
這個過程就是揉捻的過程,目的是通過適度揉捻讓茶葉中的茶汁顯露,破壞細胞壁,讓內含物質在茶湯中釋出更充分。
揀茶
這是一道精選過程,就是將茶葉中的黃片、老葉、茶梗等一一剔除,揀茶時動作要輕柔,以免折斷芽葉。
舂茶
茶葉揀選完畢后,進行復火焙香,人工選茶與舂茶這兩道工序非常重要,也是判定一個好茶的重要過程。
包裝
至此,制茶過程完成,茶農將制好的茶葉裝入竹簍茶筒內。